发布日期: 2021-08-13 字体:【大 中 小】 |
从曾经守着山水过着穷日子,到如今好山好水好日子。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守住了绿水青山。不仅带来了金山银山,也为当地村民今后的生活找到了“幸福靠山”。 虽然天气炎热,但堰河村的村民们仍然在加紧施工。再过一周,堰河村近30公里的旅游循环路将全部刷黑完工。 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告诉记者:“这个路通了以后,对我们乡村旅游的产业和其他业态的提档升级、方便游客观光游览起到了重要作用。4a创建成功以后,游客数量可能成倍的增加、旅游收入也会成倍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一定会翻倍的增加。” 眼下,堰河村正以争创乡村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对景区服务功能、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档升级。谈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农家乐的老板李光超笑得合不拢嘴:“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堰河的知名度也会更高一些。” 2018年,在外打工多年的老李回到家乡堰河村,拿出了半生积蓄建起了三层楼的农家乐,经营餐饮和民宿。如今,三年过去了,老李的农家乐客源不断、生意红火,年营业额也从第一年的4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0万元,老李觉得越干越有奔头。 “以后挣到钱了打算把农家乐再装修一下、提档升级,我对乡村旅游很有信心。”李光超说。 老李的信心和底气不仅源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源自堰河村多年来久久为功,坚守生态家底,培育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的探索实践。 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说:“我们堰河过去条件非常差,也可以说老百姓穷在山,过去就是穷山恶水,但是我们考虑出路也在山。” 要想土里长金米,先得护好满山绿。堰河村村支两委清醒的认识到,大山就是最鲜明的特色,绿色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建好村、育好人的发展思路。立足当地茶叶种植的传统优势,号召村民开荒山、建茶园,发展果木种植和生态养殖,绿起来的山林不仅焕发出勃勃生机,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村民脱贫增收。 “我们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但不占田、不开山、不占地,有利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闵洪艳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游客开始慕名而来。2005年,堰河村谋划“以绿生金”,决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也相继发展起农家乐。2007年,堰河村又成立了堰河生态旅游合作社,并注册了“堰河香”商标,通过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堰河村已经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多业态、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绿色产业带来的绿色经济还在持续升温。 闵洪艳说:“我们村的乡村旅游从无到有,过去村民们不知道什么叫游客,现在发展到2020年有50多万游客进入堰河。同一个人、同一个地方,村民们的观念转变了,结果就不一样了。” 走进堰河村,山水相依、草木葱茏、鸟语花香,一栋栋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农家乐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使堰河村的生态环境美起来了、村容村貌亮起来了、村民口袋鼓起来了,还吸引了不少大学生返乡创业。 堰河村村民方金满说:“我觉得乡村振兴前景比较广阔,就回到家乡发展。” 正是看到了年轻人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堰河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2017年,大学刚毕业的方金满就回到了家乡,除了帮助父母打理好自家200亩茶园,方金满还当上了茶楼和民宿的老板,去年的营业额成功突破80万元。 “最大的变化是外地来的游客多了,收入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家的乡村旅游产业毛利润一年有三四十万元,而且感觉还会越做越好。”方金满说。 昔日穷山沟,今日绿富美。堰河村的游客人数已从2010年的4万人次增至2020年的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过亿元。从发展定位到制定战略再到规划实施,堰河村的发展处处体现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百姓眼中看得见、手中摸得着的幸福,绿色小康路正越走越宽。 闵洪艳说:“既然要乡村振兴,只有农民富了、日子过好了才说明乡村振兴胜利了,从党中央提出的以精准扶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来看,过去没有的我们要继续提升,先提升再发展就是最好的有效衔接。” 记者:余运超 周龙 来源:谷城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冷晶晶 / 编审:翟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