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1-09-01 字体:【大 中 小】 |
在鄂西北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小村子,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却在2018年获得了湖北省唯一一个受中宣部表彰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从此,谷城县金牛寺村一举成名。在这个先进集体里,有这样一个人,因为他的带领,才有了这样一个先进的集体。他就是湖北省优秀讲习员、襄阳市高级宣讲师、谷城县茨河镇退休党员干部陈尚启。 从田埂走出来的老年宣讲师 2017年金色十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如甘露般使年近70的陈尚启焕发了青春,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他在家里把十九大报告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心里越透亮,越读身上越有劲。这是老百姓的福音,我这个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乡镇基层干部有责任让农民兄弟们早知道!他再也坐不住了,就到村组给老百姓们义务宣讲起了十九大报告精神。 这事很快被茨河镇委书记胡明学知道了。镇委在金牛寺村举办宣讲十九大精神的“百姓讲堂”试点,正缺这样的宣讲人才。陈尚启被请出山到金牛寺做农民宣讲员。 宣讲可不能空洞无物,老百姓不管你水平多高也不管你官儿多大,讲不到他们心坎上就是白搭。 像陈尚启这样跑田埂出身的农村干部,论握锄头拿铁锹甚至聊家长里短说大白话还可以,但要真正走上讲台拿笔杆写讲稿尤其还要写出适合老百姓口味的讲稿,那可真是赶着鸭子上架。 既领命就得干好!这是陈尚启一惯的做事原则,这一次也不例外。 宣讲没有经验,他只能捉死麻雀。老百姓关心什么他就讲什么,老百姓想了解什么他就解读什么,老百姓接受什么方式他就采用什么方式宣讲。他就认一个理儿,一切按老百姓的需求来! 他走村串户,跟老百姓在田边地头找题目,在家里家外听呼声,每天晚上挑灯夜战。没想到,一个泥腿子乡镇干部硬是根据不同村情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问题撰写出了10万多字十几篇别开生面的宣讲稿。 这一年,他宣讲了52场。一场场宣讲的成功,使他小有名气,那个试点的无名小村也从此扬名。2018年他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北省百姓宣讲员”,试点的金牛寺村宣讲团代表湖北省被中宣部评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单位”。 从1个到100个的裂变 独木不成林!陈尚启经常告诫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纵然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颗钉来。他要把自己的能量辐射出去! 正在这时,镇委书记早看中了他的能量,给他下达了“三百”任务:在全镇带出100名宣讲员;每年在全镇宣讲100场;组织编写100个先进典型材料。 虽然是不谋而合,但这个任务的艰巨性也是可想而知的。已经72岁的陈尚启别无退路,他仍然选择了迎难而上。他在全镇15个村中每村预选10名候选人,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100名。 这100个人就是他宣讲团队的基本力量。他组织培训,每人先选择一个宣讲本村先进事迹的课题,然后手把手教他们撰写宣讲稿。教会撰稿后,又布置每人自行选写一个典型材料进行备用宣讲稿。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陈尚启的百人宣讲团队蓬勃发展起来了,超额完成了“三百”任务,从而实现了从1个人到100个人的裂变! 宣讲讲出艳阳天 陈尚启深深意识到,宣讲团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做几场宣讲报告,重要的是要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石嘴子村党支部是全省挂牌督办的“软弱涣散”支部。该村有个出了名的女能人齐凤玲,她的“名”出在告状上,她的“能”体现在会告状而经常有人请她帮忙告状上,把村里搅得不得安宁。 针对这一情况,陈尚启专门为这个村做了以“讲团结、讲大局”为主题的专题宣讲。 陈尚启刚开讲,齐凤玲就打断了他的话:“陈叔,你莫慌讲,听我说……”全场一阵骚动,在场的村干部也感到十分尴尬。 对于这种场面,陈尚启早有思想准备。他开启真情的闸门用“理、礼、利”三字成功破解,齐凤玲终于服了。紧接着,陈尚启用真诚的帮助来引导她把“能”字用在点子上,把精力放在发展上。在陈尚启的帮助下,齐凤玲的家庭农场很快成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齐凤玲感激万分:“陈叔,以后你怎么说我怎么干,我要再做无理的事,就对不起您。” 齐凤玲说到做到!村里道路扩宽要占用路边40多户的土地,她带头从自己开始,还用自己的土地补偿给2户被占地的困难户,用她的行动做通了39户的工作。 陈尚启又号召村里成立了产业协会,大家一致推举齐凤玲任协会理事长。村民在她的带动下,抱团发展、开拓市场,收入增了,气也通了,村里的工作也顺了,石嘴子村党支部终于被列入先进党支部行列! 这正是:真情开启心灵关,宣讲讲出艳阳天! 通讯员:张天儒 庄志浩 来源:中国老年报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严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