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新闻网-ag旗舰厅在线

陈春道:全村人富了才幸福
发布日期: 2021-09-27 字体:【

大家好!我叫陈春道,是盛康镇双堰村党支部书记。

以前我一直在做建筑工程,靠着敢闯敢拼的韧劲逐渐干出了一番天地,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常年走南闯北,见惯了大城市的日新月异,每当回到双堰村看到乡亲们吃的还是打井水,走的还是泥巴路,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幸福。我决定回村带领大家一起干。2014年,我当选为双堰村党支部书记。

放下一年几十万的生意不做,来干一年只有两万多薪水的村干部,家人骂我脑袋进水了,朋友劝我不要趟浑水,还有村民背地里说我老陈,当村干部是为了谋取更大的私利。

劝阻、非议、压力一起向我袭来,但我始终坚信行动可以证明一切。我暗下决心:我老陈就是脱层皮,也要把双堰村变个样!

村委会无处办公,村集体收入为零,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村子里除了“三留守”,整个村就是个空心村。

怎样让双堰村富起来?党中央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双堰村如何振兴?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一边调查走访,一边召集有威望的村民和党员们一起出谋划策。有村民笑着说:“产业,咱们村就是几千亩水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撂荒了一大半,算不算产业?”

这句话点醒了我,是呀,这些水田为什么不能是产业?把荒田有效利用,在水田上大做文章,不愁富不起来。

我带领村委会一班人进安徽、到洪湖、荆门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发现“稻虾共作”不仅见效快收益高还绿色生态环保。

2017年,我们在一二三四组,流转1000多亩水田进行“稻虾共作”。开始村民们担心田地流转出去,想种的时候要不回来,宁愿撂荒也不愿意流转。那段时间,我带领党员干部到处串门,有拒之门外的,有摔盆子摔碗的,还有喊爹骂娘的。

我们不急也不恼,一边讲政策算经济账,一边用真情去感化大家。家里有留守老人的,带点生活日用品,隔三差五去看望;家里有留守儿童的,我就安排老师周末去辅导作业;家里有留守妇女的,我主动为他们就近介绍工作,增加收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村民们渐渐地相信了我,答应流转土地。

我又趁热打铁,开出优惠条件引进投资老板,一次性拿出50万元,然后东拼西凑借了20万元,又把自己做生意时的积蓄拿出30万元,凑够100万。按照一亩一年500元,一次性给农户付清了1000亩水田两年的流转费。

土地流转了,我和村委一班人一边向投资老板争取最大化合作空间,一边找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提供帮助。2018年3月,我们揣着借来的20多万元买了15000斤虾苗。

然而,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投放虾苗的第三天,我发现水田里红泛泛漂了一层,买来的虾苗一下子死了将近两成。一时间,看笑话的、说风凉话的、落井下石的……冷言冷语万箭穿心。

“虾子死了,人是活的!要不把双堰村变个样,算我老陈白活了!一口唾沫一个钉,再苦再难也要干下去!”

我立马赶往安徽请来技术员,不论晴天还是下雨,寸步不离地跟在技术员身后,学习种养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别人需要60天掌握的养殖技术,我只用了45天全部学会。

有了技术科学种养,田里的小龙虾一天一个大变样,水稻也长势喜人。

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2018年,小龙虾产量30多万斤,水稻产量60多万斤。更让人欣喜的是,因为“稻虾共作”,不施肥不打药,大米口感好,市场上供不应求。这一年,光“稻虾共作”一项,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15万元,还为常来打零工的村民发放工资20多万元。

然而有一天,村委会大门被几十个村民堵了,这一次上访的村民与以往有所不同,是其他组的村民看到水田流转后,不仅撂荒地可以拿到流转费,而且还能就近打零工增加收入,他们也要把田地流转给村集体搞“稻虾共作”。

“乡村振兴,不就是要选准路子,全村人民抱团发展、共同富裕吗?”我立马表态:扩大“稻虾共作”规模,再建1000亩。

稻虾田里说丰年,富强农村产业出。2020年,2000亩“稻虾共作”基地,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27万元,为村民增收130多万元。

目前,我们双堰村综合便民服务大楼盖起来了,村民们不仅户户吃上了自来水、通上了水泥路,还全部住上了小洋楼。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陆续返乡了,能人们也回来投资发展了……

乡村振兴是个大舞台,奋斗的脚步不能停歇。现在,我们正在以“稻虾共作”为龙头,走“农旅融合”之路,着力打造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美丽新农村,力争把双堰村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稻虾小镇”。欢迎来双堰打卡,闻十里稻香,品大虾芬芳,游最美村庄!

来源:谷城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

作者:云上谷城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