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新闻网-ag旗舰厅在线

直通襄阳 | 谷城县:共商共建 缔造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 2022-08-12 字体:【

谷城县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慧门磁” 守护独居老人

这两天,谷城县庙滩镇彭家庄村村民李仕安的家门口装了一个“小门神”,设备虽小,可对于独居老人李仕安来说,这可是守护他平安的“大法宝”。

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城镇运行管理中心负责人 户玉玺:“老爷子,这个智慧门磁是一个感知设备,当你一开门的时候,它就会产生预警,如果你一天24小时没有开门,我们那边就会知道,请村干部来查看原因,这样的话你居家就会放心一些。”

年近70的李仕安身体状况不好,子女又长期在外打工,周边的邻居也都搬走了。老人独自居住,实在让人难以放心。

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新街村党支部书记 刘勇:“以往由我们村的村组干部,每周去独居老人家里,了解他们在家的身体状况,老人在家(如果)有什么突发状况,我们不能及时了解。”

在庙滩镇,像这样的独居老人还不少,依靠村干部逐个上门查看情况,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也不高。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庙滩镇党员干部在走访各村(社区)时发现,这类问题在当地十分普遍。

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新街村党支部书记 刘勇:“这是我们村里的留守老人陈文国,我们村里还有7个留守老人,因为分距的比较散,看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

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组织委员 钱莎莎:“好,我们回去研究,统筹解决。”

如何高效精准地掌握独居老人的在家状况?在走访中,当地百姓提出:疫情期间有些地区为了防止人出门,给各家门口安装了感应器,能不能给独居老人家门口也安装这样一个设备?大家讨论后都觉得这个点子不错。

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组织委员 钱莎莎:“我们就通过反向操作,如果老人不出门,我们就预警,所以我们结合‘一网统管’平台,为全镇的35名留守老人,全部安装了‘智慧门磁’的设备。”

设备安装的同时,庙滩镇还制定了整套操作流程。老人超过24小时没有开门,系统就通过政务平台自动派单给当地的村干部,村干部要在1小时内赶到老人家中查看情况,并拍照上传平台,同时村干部也会对独居老人进行关怀慰问,并提供帮助。

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王强:“我们结合庙滩实际,围绕留守老人这一类特殊群体,开发了智慧门磁场景应用,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努力使城镇治理更科学、更精准、更智能。”

缩小办公桌 加宽百姓凳

谷城县石花镇为解决老人吃饭难、小孩无人管等问题,将原有办公环境压缩改造成爱心食堂、爱心教室和爱心作坊等为民服务场所,为当地百姓改出了一片“暖心地”。

临近中午,谷城县石花镇将军山村村民陈光英没有忙活做饭,而是来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原来这里的爱心食堂开张了。

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将军山村村民 陈光英:“一顿六块钱,四菜一汤,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吃得非常开心。”

对于80岁的陈光英来说,每天忙活做饭实在太费事,平时吃饭都是尽量对付。当地党员干部上门走访时,老人当面提出了需求。

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将军山村村民 陈光英:“我岁数大了,做不了饭,民营社区办了个食堂,我们这儿能不能办一个。”

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党委书记 熊伟:“好,老奶奶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研究,把这个爱心食堂在全镇各个村都要普及下来。”

除了老人吃饭,还有小孩教育、妇女就业等问题都急需解决。石花镇决定开办爱心食堂、爱心教室和爱心作坊等,可场地选址成了一大难题。重建需要批地盖房,耗资巨大不说,一年半载都难以落地。经过多方调研讨论,石花镇党委政府将目光放在了各村的办事大厅上。

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五家洲村党支部书记 王大平:“我们村没有多余的空地办公共服务场所,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党委书记 熊伟:“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现在的办事大厅腾出来,改造成为群众服务的场所。”

压缩办公区域,改造办事大厅,腾出空间为老百姓建设服务场所。就这样,石花镇在各村(社区)开启了“缩小办公桌,加宽百姓凳”的改造工程。原本宽敞气派的办公区,直接被砍去大半,场地问题迎刃而解。

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苍峪村党支部书记 方正国:“前期这个大厅整个都是我们的办公区,现在我们压缩到这一块办公,腾出来的部分搞爱心书屋、爱心超市、爱心食堂。”

为了尽可能为老百姓多腾空间,各村(社区)党员干部化身“空间管理大师”,将原来的门楼、走廊、过道都改成了办公区,只为老百姓的活动场所再大一点。

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五家洲村村委会副主任 王昆:“虽然现在我们的办公场所小一点,但是在外面,我们给老百姓的服务空间变大了,现在小一点也是值得的。”

目前,石花镇已对全镇80%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为当地群众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暖心场所,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党委书记 熊伟:“我们调整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开办爱心食堂、爱心教室、爱心作坊,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舒心、安心、开心的地方。”

共建民俗园 同享发展红利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是国家4a级景区,结合自身实际,村里深挖旅游资源,大胆探索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新模式。在村里民俗园二期建设过程中,让广大村民一起参与共谋发展、共建家园、共享红利。

近几年,五山镇堰河村的游客逐年增长,原有的民俗园接待能力已逐渐饱和。村里打算再新增土地35亩,建设民俗园二期。可新项目该怎么建?村干部们来到村民家中询问意见。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纪检委员 祝勇:“我们下来看你们有什么项目,有什么意见。”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村民 李光超:“(村里)旅游业搞得好,我小孩说想回来开一个咖啡馆,不知道行不行。”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纪检委员 祝勇:“你这个项目非常好,这个我们商议下。”

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使得村民们对民俗园二期充满信心,纷纷表示愿意参与。经过商议,大家决定,由村集体统一规划设计并完成基础设施,每间房屋由村民自己投资建设和运营。民俗园二期的建设方案敲定了,至于后期如何管理,村里又把大家召集起来共同谋划。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村民 李长建:“我想问下,我们这么多开民宿的,游客来了,我们怎么分配。”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纪检委员 祝勇:“这个你放心,游客来了,我们村合作社会根据大家接待的情况,进行轮流分配,最大化地做到公平公正。”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村民 冯毕建:“这民俗园二期还是很有搞头的,我想多入点股,可不可以呢。”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纪检委员 祝勇:“这个不行,入股这件事情,当时是所有村民已经商议好了的,不接受多入股,搞这件事情是希望所有村民,都能受益,这个你要理解。”

目前,民俗园二期项目计划由村民自建房屋50余栋,村集体负责建设广场、培训中心、水蓄回廊、公路、体育设施等。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新增游客30%,旅游综合收益增长30%,带动每户年增收3.5万元以上。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纪检委员 祝勇:“民俗园二期建设充分依托村级合作社,让更多村民入股,每年55%的股金分红,让老百姓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

堰河村采取“村集体 合作社 农户”的运营模式,激发了村民投资旅游项目的积极性,带动了当地百姓创业、就业。目前,堰河村已形成旅游餐饮、住宿、游玩、农特产品销售等多业态产业经济,真正实现了“村里有产业,户里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目标。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党委书记 郭芬:“我们在问需于民的同时,强化共同缔造理念,让群众变‘旁观者’为‘合伙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

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谷城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不同群众生产生活的空间不同,因地制宜开展共同缔造活动。

襄阳市谷城县委书记 黄克立:“我们突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这个主题。把党建引领嵌入到共同缔造的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变‘你和我’为‘我们’。保证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作风不浮,不缺位、不越位、不虚位。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建美好家园。”

来源:长江云

通讯员:余运超 袁鹏 张红娟

责任编辑:邓植元

作者:云上谷城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网站地图